办公室里,一张桌子,一台电脑,从早到晚的处理着学院学生公务,中午累了就在桌旁的沙发上睡上一会儿。这就是王东波一天的生活,这样的生活,在外人看来单调且辛苦,但是作为一名热爱教育工作的工作者,他乐在其中。
他曾担任攀枝花学院专任教师、学生辅导员,宣传统战部理论课科长,组织人事部组织科科长、干部科科长以及二级学院党委副书记等职位,每一个职位他都尽心尽力。
他撰写的《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管理服务工作的思考》一文获四川省高校党建理论研究会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。结合在校工作经历撰写的《深耕攀西沃土展风采——攀枝花学院服务地方发展记》2016年在攀枝花日报发表。结合个人感悟,2017年在《攀枝花学院报》发表文章2篇。结合开展统战工作情况,撰写的《统一战线在高校转型发展中的作用研究》一文2018年被评为全市统战理论研究成果二等奖。2015年评为攀枝花市优秀党务工作者。同时,积极做好传媒中心学生的指导,连续三年年被学校评为传媒中心优秀指导教师。
论教育,必作于细
“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,都会有不同的思维,有不同的看待事物的方法,想办法去了解他们,耐心引导他们,不是通过管理强制规范,而是通过解决思想上的困惑,让他们心服口服,才能更好地解决学生的问题。”王东波说。在学生教育管理的方法上,他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。
回忆过去在教育方面所遇到的困难,他想起了自己作为辅导员时和学生发生的一件事。曾经有一个学生,家庭条件困难,和身患重病的父亲相依生活。家庭的压力和父亲的重病,让学生心理压力过大,在一天晚上突然失去了联系。作为辅导员的王东波立刻组织学生去集体寻找,几经周折,找到学生后,为了了解学生的想法,一直和学生聊到了后半夜。凌晨3点,当王东波觉得基本解开了学生心结的时候,学生却说:“王老师,其实我给你说的都不是心里话,我是故意隐瞒真实想法的。”此时王东波发现,教育中每个人的性格不同,想法不同,即使相同的问题的处理方法也会不同。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新的课题,只有用心感受和理解,才能真正解决学生的问题。王东波陪同这位同学去医院进行心理咨询,后来又推荐他应征入伍。多年以后,一位阳光的青年回校看望王东波,表示如果没有老师的帮助,自己无法及时走出心理的泥潭。看着当年那样的一个忧郁的男孩,如今变得阳光帅气,王东波心里是满满的成就感。
谈职业,满是热情
“作为老师,对待学生一定要真诚。”这是王东波作为老师的心得。他认为,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,自己也得做到,教学相长,师生之间的共同进步,才是最好的结果。
王东波热爱教育事业,关爱学生。任学院副书记期间,他加强学生的思想引导,在指导好学生各类主题教育活动的同时,做好学院《攀岩报》和微信公众号的指导,2020年,《攀岩报》的防疫专刊和迎新专刊得到了学生的好评,微信公众号推文181篇,有效的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各项宣传;他情系学生生活,每周到学生公寓了解情况不少于2次,掌握学生状况;他关心学生学习,组织了等级考试考前集中培训,助推学生学习;他关注特殊学生,抓实特殊群体学生台账管理,做好学生的奖助工作;他重视学习就业,邀请用人单位到校招聘,推进学生高品质就业;他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,积极开展学生干部培训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,指导的《县域电商农产品上行大数据系统》获第五届四川省“互联网+”大赛全省铜奖;他注意工作的积累,结合工作开展研究,撰写的《精准识别大一学生家庭情况案例》、《地方高校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情况调研报告》等在学校《学生工作》杂志发表,主持的《廉洁文化教育对土建类人才培养的影响和作用研究》课题获学校2019年党建研究重点课题立项,主持的《三线精神对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影响研究》课题获得四川省教育厅 2020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立项。
为抗疫,尽心尽力
作为老师,他对学生真诚以待,作为国家的一份子,他胸怀一腔爱国热情。“只要国家需要,我会尽力奉献出自己的所有力量。”在今年的疫情防控期间,政府召集疫情防控志愿者,王东波主动报名。在执勤时,由于没有卫生间,王东波每天基本不喝水。执勤从晚上十点开始到早上八点结束,由于节后返程旅客多,执勤期间每天晚上基本都没办法睡觉,连续工作一个多星期,王东波消瘦了许多。面对辛苦的抗疫志愿者生活,王东波从无抱怨,因为他内心只有一个念头:只要能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,自己再怎么辛苦都值得。
天下难事,必做于易;天下大事,必做于细。对待学生的关心细致入微,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认真严谨,王东波用自己的实际行动,展示着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奋斗与激情。
(编审/冯陆陆)